![]() |
|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 ||||||||||||||||||||||||||||||||||||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博士后科研人员招聘启事 |
||||||||||||||||||||||||||||||||||||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江西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舆情监测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江西高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4个省级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高层次平台,以及“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实力雄厚,在新闻传播史论、网络与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健康传播、视听传播、政治传播、文旅传播、媒介社会学、家庭传播等领域成果丰硕,成就斐然。师资力量方面,合作导师中有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指委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赣鄱555工程文科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中青年专家、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赣鄱俊才文化领军人才等。本站科研环境与条件优越,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科研人员。 一、招收基本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 2.热爱科研工作,有较强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入站时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至38周岁)。 4.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科研实践背景,已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5.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流动站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博士毕业专业和研究方向符合表1中岗位条件要求。 二、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与联系方式
表1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后导师简况一览表 三、博士后招收类型 1.全职博士后 2.联合培养博士后 四、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聘用管理 1.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申请人根据个人业绩及意愿申请不同类别进站;不同类别待遇参考《南昌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南昌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暂行办法》最新文件执行。 2.享受《江西省博士后九条》待遇。 五、申请流程 1.联系导师:有意者可以根据表1中导师联系方式,与导师进行详细沟通。 2.提交材料:将个人详细简历、代表性科研成果证明材料(PDF格式,含论文、著作、课题、实践性成果、学术性成果等)、获奖证明、研究计划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或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扫描件等材料发送至邮箱:shirleyyang@nc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招聘+姓名+意向申报导师; 3.学院办公室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时间和地点。 六、其他 本招聘公告常年有效。 联系人:杨老师 电话:0791-83968721 邮箱:shirleyyang@ncu.edu.cn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楼B103办公室。 附: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特色突出。学院前身为江西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58年6月,是新中国创办较早的新闻学科办学点之一。现为江西唯一一所与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的新闻学院,同时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高校中国新闻奖评选报送单位。学院办学体系完备,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2个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贯通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示范实验中心1个,教学科研软硬件建设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学术训练系统的教师队伍,有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创新创业优秀导师、全国广播影视“百优理论人才”,江西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学、金牌导师、高水平教学团队,以及省部级人才和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导师,获得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数十项奖励。 学院新闻传播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18年获批,系江西省唯一一个该学科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科研方面现形成了红色文化传播、食品健康传播、影视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优势特色领域。近些年来,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重点项目、中宣部特别委托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荣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0余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余篇研究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实现成果转化,形成与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切实对接。 学院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传播学会、全球企业传播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红色文化传播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以及江西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联盟、江西省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单位。学院拥有江西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舆情监测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江西高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4个省级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高层次平台,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了多个特色研究方向与优势研究领域。 学院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在校生在全国高校新闻学子专业大赛最高奖“韬奋新苗奖”、全国新闻学子论文评选、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权威专业竞赛中屡获金、银、铜奖等佳绩。毕业学生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其中一大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等知名媒体以及各类大型文化传播企业、广告公司等任职。新华社前社长穆青曾对我院办学评价说:“你们的学生大多成了新华社的骨干,这里是国内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人民日报社也曾专函致南昌大学党委,高度赞扬了我院学生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 (信息和数据截至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