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
马玉玲谈舆论“四力”与新闻工作“四力” |
本网讯(通讯员:邓伟)当前,新闻舆论日益成为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江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马玉玲莅临我院,为新闻学子讲解新闻舆论的“四力”以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四力”,给大家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马总编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话“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就是新闻舆论的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力也被归为“九个坚持”基本原则之一,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要求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传播力是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能力,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什么是传播力?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媒体激烈的背景下,在舆论复杂的情况下,在技术壁垒不那么明显的情况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东西不吆喝,同样无人知晓。所以,传播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深同学们对传播力的了解,马总编给我们分享了《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的宣传片以及它的传播过程,告诉我们:好的内容也要好的传播平台,才能提升它的传播力。 引导力是按照一种预期传播事实与观点,最终引领受众认知的能力。谈及引导力,马总编举了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的暴恐事件为例。此事本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意图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关系,但央媒第一时间没有赶到现场并进行合理的引导,没有第一手信息,而西方媒体则大肆造谣,导致人心惶惶。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十分被动,很难消除负面影响。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国家意识到引导力时机把握的重要性,并要求今后如发生重大事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个主流媒体必须第一时间进入,抢占第一个时间点,还原事情的真相,从而引导舆论。
影响力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来影响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马总编以“孙志刚事件”为例,展开谈媒体的影响力。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没带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并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救治站。事情发生以后,南方都市报迅速介入,以深度报道还原事情的真相,对这个收容所制度提出质疑、抗议。此事引发了业界乃至社会上的大讨论,最后推动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条例,这就是媒体的影响力,能够维护公民权利甚至推动社会进步。 公信力指的是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马总编讲述了几年前因为日本的核电站爆炸,因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引发中国民众核辐射恐慌抢购食盐的事件。抢盐发生后,我们的主流媒体是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报纸、电台纷纷发布消息进行辟谣,制止了这场风波。马总编言及风波中网络谣言和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博弈,主流媒体毫无疑问大获全胜。
谈完新闻舆论的“四力”之余,马总编并与同学们分析了现代媒体的生存状态:纸媒逐步萧条,收视总量持续下滑,收视结构日趋老化,人才流失渐成常态,广告分流不容乐观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媒体“四力”呢?马总编提出了三好:内容好、表达好、平台好。内容好,站位高导向对,正能量大情怀,选题新角度巧;表达好,内容丰富语言鲜活,小心求证真实可信,形式多样精彩呈现;平台好,好的平台一定是能够汇聚品牌栏目或产品的平台,一定是有清晰定位实现精准服务的平台,一定是具备强大立体传播能力的平台。
最后,马总编向我们新闻学子提出了媒体工作者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即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能力。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有方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在时代的大道上不停步;要往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眼力的背后是判断力、辨别力。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眼力不是站在城头看风景,而是看的火热实践、斗争风云、国家大局、世界大势。脑力就是想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想,是主观意志下能动的思考,是有目的的思考,是为了完成使命和任务的思考。笔力来自真实,也来自平实;来自真情,也来自鲜活。宣传思想工作者讲也好、写也好、演也好,都要严守真、平、情、活的准则,不虚不假,不冒不夸,不空不泛,不乏不钝,如此,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更有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摄影:华婷)(编辑:龚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