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六十院庆 |
“甲子论道,新火传承”——我院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优秀人才培养研讨会侧记 |
本网讯(通讯员:龚紫君、胡曙苑)12月15日下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0周年庆典暨优秀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文法楼一楼演播厅举行。研讨会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系友齐聚一堂,基于自身经历并结合当下最新情境畅谈心得体会。
第一场圆桌论坛以“党媒央媒的成长路径”为主题,由我院孙利老师担任主持人。与会系友嘉宾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人力资源中心干部处副处长邱翔,《光明日报》江西记者站站长胡晓军,中国教育报刊社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江西日报社九龙湖时政新闻中心主任刘勇以及江西电视台首席记者谢永芳。系友们分享了各自从南昌大学毕业后的媒体从业经历以及从业以来的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谈到党媒央媒的优良传统时,徐光明认为,新闻学子应该要有专业思想和奉献精神,具体而言,记者不仅要有新闻学专业的知识,还应该掌握所从事的新闻领域方面的专业思想,即要成为一个专家型的记者。胡晓军认为,对于希望从事党媒央媒的同学来说,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自身经验为例,胡晓军提出了“本位思考,换位思考,越位思考,跨界思考”的理念,希望同学们在采访时要越过本身的观察面,到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领域去思考问题,并反复锤炼自己。
第二场论坛由汤晓芳老师主持,主题为“媒介运营与品牌传播之道”。系友嘉宾为深圳创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公关副总裁卢爱芳、上海季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宪彬、北京中微互动广告传媒创始人党宝、乐居财经总经理陈海保、能见合伙人曹开虎。论坛伊始,系友们一一分享了他们艰难的创业经历以及宝贵的创业心得。 卢爱芳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表示,对于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做品牌公关要求大家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强大的人际沟通能力,这种沟通不同于记者与采访对象间那样的强势沟通,而是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所以对人的要求也更全面。系友蒋宪彬首先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当被问及“对于想进入品牌传播行业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好建议”时,他表示不论是做记者还是从事品牌传播,仍旧是内容为王。而曹开虎则建议同学们要注重文字功底的提升,多阅读,及早找到方向并努力付诸实践。
短暂的中场休息后,系友圆桌论坛第三场在今日头条资讯中心总监唐骏、界面证券频道总监曾福斌、东方卫视制片人吴鹤、中国传媒梦工坊负责人靳宝强、搜狐财经原创主编李春平五位师兄的自我介绍后正式开始。主持人王娟老师首先引导五位嘉宾讲述了各自的从业经历,接着王娟老师从嘉宾们分享的工作经历出发,立足新媒体的媒介环境,对嘉宾们提出了问题“媒体突围:拥抱新媒体应该如何做?”。 无论处于任何媒体转型期,要想不落伍,就要保证优质的内容和擅于学习的能力,唐骏认为判断力和好奇心是AI科技进步时代媒体突围的必要素质,靳宝强赞同这一观点并补充道“重视科技进步之外,内容的创新也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谈到同学们如何在大学期间做好迎接新媒体浪潮,曾福斌提炼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坚持本质”“新媒体思维”“运用形式”;吴鹤拿自己作为资深电视人的工作经验举例,将新媒体时代更具象于产品经营理念的转变,鼓励同学们大胆接触媒介营销的前沿知识;李春平叮嘱同学们要守住新闻人的新闻素养,学好专业知识不要迷失在媒介的千变万化之中。
第四场圆桌论坛围绕“媒体人的转型创业”主题展开,由曾光老师主持,环智传媒创始人简光洲、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江敏、歌华在线董事长刘小宁、杨树浦文创发展有限公司CEO李经衡、广州PLUS创始人张鸿雁、上海企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智五位系友上台发言。媒体人如何突破转型?五位嘉宾以亲身经历为例,用一个个转型过程中或艰难或幸运的小故事,向与会的同学们展示媒体人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转型就必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要不要转,也就是创业选择与定位的问题;第二是怎么转,有方向才有发展的空间。李经衡将传媒人的发展大致归为“业务”“管理”“资本”三个方向,认为所谓媒体人的转型其实是三个方向中不同角色的转换,而不能将其片面定义为发展阶段的先后。“媒体人的个人能力是在多个领域的不断接触中锻炼出来的”,简光洲回顾自己转型创业之前的从业经历,谈起了成为知名记者背后的故事,分享转型前的积累。陈智补充对简光洲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在积累的基础上谈资源的整合,认为媒体人进入顶层设计就是要把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进取发掘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谈到是否鼓励同学们创业,几位嘉宾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同学们建议。杨鸿雁以女性的视角谈自媒体时代通过经营自己实现女性价值。江敏则希望同学们谨慎选择创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选择创业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和充分的能力准备,甚至要学会对任何一件事报以敬畏之心,时时刻刻以创业成功需要的品质高标准要求自己”。(摄影:华婷)(编辑:龚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