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浸会大学黄煜教授来我院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量:    分享到:   

 

本网讯(通讯员:刘佳艺、龚紫君)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在不断变化与发展,这对新时代的媒体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220日上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莅临我院并就这一主题给新传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学术分享。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四次技术革命。”黄煜教授认为,互联网和智能化的电子设备正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而传播的风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用户行为趋于社交化,消费时间趋于碎片化,优势媒体趋于平台化。他指出,传媒产业纷纷转型,从纵向分流到横向分流,数字技术、媒体共栖和媒体杂交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黄煜教授强调,不能忽略技术层面的转变对专业传媒人在内容生产上造成的影响,现在的传媒人员更像一个组合型的团队,报道也更像是一篇组合型的报道。这是如今变化的一整套的发展方向。

黄煜教授指出,新媒体发展近况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大为增强,他举出阿里巴巴腾讯等掌握巨大数据的例子表现出智能时代下的大数据处理已经成为易事。同时,现在的传播已经被称为裂变式传播,双向互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特征。对比之前的单向传播,如今媒体与受众之间已经可以双向的快捷互动交流。黄教授指出,这些的实现正是建立在一种内容的精准推送上,对用户与媒体内容的互动方式和互动过程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让信息更精准地抵达对相应内容有真正需求的人群。最后黄教授在分析各个国家新媒体使用情况时指出,中国的微信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九亿多,这表明中国的新媒体使用在全世界已经到了领先地位。

黄煜教授还列举了英国BBC的“News Lab”和美国纽约时报的“Upshot”等例子来说明数据科学与媒体传播的融合已经成为了近十年来的国际趋势。以里约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为例,黄煜教授还告诉我们,尽管技术发展仍在早期的市场探索阶段,自动化新闻生产已经在顶尖国际新闻机构初见端倪。在这一背景之下,传统记者和程序员、数据分析员、设计人员的跨学科合作也已成为趋势。



那么移动大数据所带来的新的传受形态又是怎样的呢?黄煜指出,移动时代媒体的要素,已经从过去的“内容+形式”过渡到了“内容+形式+社交+场景”,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人机交互,使“真实”和“虚拟”的边界日益模糊,而传播者-受众权利格局也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社会交往、娱乐及教育功能转向个体化和移动化的多向传播。随着人工智慧(AI)的发展,沉浸式新闻和扩增实境等新闻报道形式也越来越常见,这让受众能够对新闻中的故事或者场景获得第一人称的体验,让屏幕上的虚拟世界能够与现实世界场景进行融合和互动。

但是新传播科技同时也带了新的担忧。黄煜表示,每一次新的传媒科技产生后,传媒界总是会有新的伦理道德大挑战。这样的问题自电视产生之时就已经存在,但是现在的问题较以往更多了。“自然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冲突,很可能超过当下的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冲突,机器人记者、编辑又要如何遵守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它们的隐私保护、性别平等、种族平等、表达自由与内容规范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黄煜评论这些问题是“人类永恒的纠结”,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度的规范,用职业传媒人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完全出自于商业考量。

在提问环节中,黄煜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机器人是否能代替写作?”“在大数据时代,记者应如何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黄教授认为,机器人在价值、细节和分析能力上还有很大欠缺,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行业更需要的是熟悉程序编码的组合型的新媒体人才。(摄影、编辑:龚紫君)